最近,社交媒体上不少人
都在转同一张图
上海夏夜里
大家约着在徐汇滨江一起做“HIIT”
这是否是继人体工学草坪后
属于徐汇滨江“松弛感”的新高度?
还是说Citywalk过后
现在开始流行起了Roadtraining?
有人表示,对于夏天不想出门运动只想宅家吹空调的打工人来说,他们简直“卷”出了新高度;有人则担忧,这么热的天气下,如此高强度的室外运动,是否安全?
在一个普通的上海夏夜里,晨报记者来到徐汇滨江,采访到多位参与活动的市民,并且和策划人聊了聊背后的故事。与此同时,我们更实地发现,这种火出圈的户外运动,早已成功带火了周边的业态……
来自不同行业与不同国家的他们
在徐汇滨江看起来很Chill
7月9日晚上7时许,仿佛蒸桑拿一样炎热的上海夏夜里,在徐汇滨江的公共区域内,突然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旁若无人地躺在瑜伽垫上,在这里一起做着当下很流行的“HIIT”(编者注:高强度间歇训练),炎热的天气完全不会阻挡他们运动的热情。
运动永远都是一项不分年龄和国籍的事情。在活动现场,既有刚出校园的00后职场人士,也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老外。他们都通过一个名为FitFam的公益组织报名参加了今晚的活动。这样的一场活动至少要持续1小时,先是10分钟的热身,其次就是40分钟的核心训练,最后再做10分钟的辅助训练和拉伸。
“在这里大家会相互鼓励,累了还有人给我打call加油,这是我一个人在家里没有办法完成的。”来自巴拿马的乔舒亚,是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名外籍留学生,他在徐汇滨江旁边居住了四年,他告诉记者,在徐汇滨江的公共空间运动,让他觉得非常放松。
来自巴拿马的留学生乔舒亚
如果套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或许就是“不是健身房去不起,而是徐汇滨江更具性价比”。从事制冷工作的活动参与者罗先生是一名90后,他笑言,在徐汇滨江做HIIT主打的就是减脂,这样的活动参加多了,自己就可以告别油腻了;从事HR工作的Henson则表示,参加这样的运动会让他在夏天感觉状态更好,人也更有精气神,工作上遇到一些压力也会变得更自如。
旁边一位90后小伙子则一脸自信地主动告诉记者,从两年前第一次参加活动至今,他已经成功减重30公斤,“我开始尝试以前从不敢尝试的马拉松,也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整个人变得更阳光积极,并且让我开始对明天上班更有期待——因为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可以跑来徐汇滨江。”
这样的热情,很快感染了徐汇滨江现场的其他人。来自荷兰的Daniel,妻子是中国人,徐汇滨江是他夏夜里最喜欢来逛的地方。今晚当他推着婴儿车从这群人身边走过时,马上就决定把女儿抱了出来,父女俩忍不住一起参与运动;刚从附近下班的白领Shirley自己看了一会后,决定拨通了男友的视频电话,把摄像头反转,督促屏幕另一边刚回家的男友跟着他们一起练习……
“我觉得真的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广场舞!”从外地来上海出差的马小姐看到后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她告诉记者,同事推荐她来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在夏天的夜晚来徐汇滨江逛一逛,“我一路走过来非常松弛,白天在空调房里吹一天,晚上来这里出出汗挺好的。”
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声的,还有每隔几分钟来自教练的温馨提示:“如果身体不舒服一定要量力而行,放慢节奏!”
现场做HIIT运动的市民
或许是由于参与者的热情过高,活动并没按照原定计划准时结束。直到晚上九时许,徐汇滨江的气氛依然很活跃。
如果当天气温过高活动会取消
未来会优化公共空间的使用
毫无意外地,参与活动的每个人都成为了瞩目的焦点。无论是现场围观的市民,还是社交媒体上来自全国各地网友们,都对他们产生好奇。
FitFam的志愿者Henry告诉记者,早在2015年,他们就开始举办这样的活动。如今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志愿者人数也有一百多位。
虽然他们的活动都是免费性质,但其实每一场活动都有严格的标准。对于网友最关心的气温问题,Henry解释,其实当室外温度超过37度的时候,室外活动就会取消。遇到雾霾、雨天等其他情况也是如此。此外,教练也会不断地提醒参与者一定要量力而行。
另一位已经参加过几年活动的Hansen则表示,其实他们都受过一些专业的耐热训练,并且,在高温天并不鼓励完全没有运动基础的人参加这样高强度的户外训练。
还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虽然这种露天运动是很支持的,但是否应该给其他人也留出一定的空间,如果完全阻断了通道、甚至盲道是否不太好?
面度这样的质疑,活动组织者之一,FitFam的志愿者Victor告诉记者,事实上,他们每场活动其实都有严格限制人数,其实就是考虑到公共空间的范围,以及教练的带教能力。反而因为他们的热情和强大的感染力,已经有许多有专业体育场馆设置的大学、商业机构都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们去更多地方开展类似的活动。“后续我们也会听取网友们提出的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活动。” Victor表示。
听到他们举办的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出圈后,几位志愿者不约而同地表示有点意外。Henry告诉记者,终于被看见,感觉有种做对一件事的心情。“与其说出圈,其实我们更在意每一位参与者的感受。我们曾遇到不少很胖的、压力大的、甚至有点抑郁的,但是一起运动后他们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Henry说。
各式各样运动所带来的松弛感
正在带火徐汇滨江的更多业态
在徐汇滨江的夏夜里,空气里漂浮着的,不仅仅是各种运动过后荷尔蒙的味道,还有各种咖啡、甜品等的香气。
就在这群做“HIIT”运动爱好者的对面,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干净的地面上铺开两张整洁的海报,从包里拿出几台专业的仪器设备,准备开始属于他的AED急救免费演讲。
很快,就有几位爷叔阿姨凑了过来,“要记得按压深度是5到6厘米,频率基本上每秒两次,不能再快了。”现场,摊主正在手把手教一位阿姨学习简单急救常识。从事过专业急救工作的他几乎每天晚上来徐汇滨江这里摆摊,就是想帮助到更多人。
徐汇滨江现场有人摆摊教学急救常识
“运动过后来杯冰激凌,既清凉解渴又没有负罪感。”两位刚沿着江边慢跑结束的市民笑着对记者表示。虽然已经晚上九时许,但一家甜品店的服务人员依然忙碌,当听到有顾客询问哪里可以买一些食物时,她很娴熟地指了指远处,“你沿路走过去,那边一排都是。”
甜品店前正在购买的市民
而在旁边的一家便利店内,一进门就会发现和其他门店明显的不同之处——最显眼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运动饮料。这也让那些刚刚运动结束的市民朋友们补充能量变得更为“便利”,一位店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他们门店的人流量直线飙升,常常忙不过来。虽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而在不远处的一家Manner咖啡馆里,同样是座无虚席。许多市民都带着他们的“萌宠”来这里消费。夏夜来运动的人群,成功带火徐汇滨江的更多业态。
徐汇滨江某便利店里一进店摆放的运动饮料
采访接近尾声,Victor告诉记者,或许网友眼中的松弛感,就在于这是一份可以免费获得的快乐,“在我们眼中,徐汇滨江这道风景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我们喜欢这里的理由。如果你找不到松弛感,欢迎来加入我们,做一小时运动后,你就松弛了!” (新闻晨报)
来源: 周到上海
图说:入夏以来夜间广场舞扰民现象又有反弹回潮 照片由徐驰、李晓明拍摄(下同)
申城入夏以来,市民群众早晚户外文体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不少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成为市民唱歌、跳舞的露天舞台,而由“广场舞”引发的噪声扰民投诉又有反弹回潮。
近期,不少市民向“新民帮侬忙”反映,家门口的马路街角、口袋公园和公共绿地内,恼人的“广场舞大军”纷纷“卷土重来”。不少“舞队”配备大功率喇叭伴奏,肆无忌惮地播放着音乐,有的队伍甚至还“比舞”“拉歌”,“魔音贯耳”使得周边居民不堪其扰,虽向相关部门反映之后有所整治,但效果不一。对此情况,记者进行了调查测评。
环镇北路乾溪辅道小花园
限时限地控制音响
“我家旁边的小花园,已经成了露天舞厅,每天一早一晚,好多人来这里跳舞。”家住大场镇的徐女士反映,附近环镇北路乾溪辅道小花园里,广场舞每天噪声扰民,早晚都睡不好觉。
徐女士说,这个小花园距离自己楼栋不足50米,她住在四楼,每天早上7时不到小花园就有人唱歌跳舞,伴随着动感节拍,将她和家人从睡梦中吵醒。卧室测得最高分贝数超过60。晚上6时开始又有许多人聚在小花园跳舞,广场舞、交谊舞、民族舞,各种舞蹈在此争奇斗艳,音乐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噪声分贝超过70。周边居民每天忍受这些噪声,实在是苦不堪言。
对于徐女士反映的情况,晚上8时,记者来到环镇北路乾溪辅道小花园实地探访,此时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广场中央正是跳交谊舞的时间(见上图左 李晓明 摄)。近百名市民将小花园挤得满满当当,正随着轻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小花园的一个角落里,还有十多名市民正跳着动感的民族舞,整个花园宛如一个露天舞厅。周边道路上停满了各式非机动车,一名经常在此跳舞的市民表示,自己专门骑车从5公里外赶来,觉得这里跳舞的氛围相当好,时间一长成了习惯,跟这么多有共同爱好的“舞友”一起跳舞非常开心。
记者注意到,小花园一边毗邻环镇北路,另一边与居民小区相隔了一段距离。数百平方米的小花园广场里,两个角落都安装了音响,也有个别市民会自带音响播放音乐,现场音量最高超过了80分贝。不过到了晚上9时,广场音响停止播放,随着跳舞的人群逐渐散去,花园也渐渐恢复平静。
居民反映的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是否有整治措施?对此,大场镇相关部门表示,原先该区域广场舞主要在社区内,噪声扰民问题较突出,投诉很多,因此大场镇相关部门同周边居民和广场舞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由大场镇城运中心在该广场内安装广场舞音响,尽量远离居民密集区,以便控制音乐的传播范围及音量,避免广场舞噪声扰民的情况发生。音响开启时间为7:00—11:00,17:00—21:00,并做好周边居民的沟通协调工作。同时,属地公安会加强日常巡查和点位管理,在各社区做好文明宣传,倡导文明健身。
爱辉路长江西路路口公共绿地
“三步走”整治见效
去年7月,本报曾报道了位于宝山区爱辉路长江西路路口的公共绿地内,数十名男女引吭高歌、劲歌热舞,宛如“舞林大会”,让周边小区的居民饱受噪声之苦。如今现场情况如何,相关部门是否采取了整治措施?
前晚8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爱辉路长江西路路口,对该处公共绿地的广场舞现象进行回访。记者在现场看到,与去年相比,这里已是“今时不同往日”,耳边听不到劲爆的音乐,眼前也看不到一支支参加民间“舞林大会”的广场舞队伍。记者打开手机“噪声检测”,显示最高峰值为68分贝,系统判定环境噪声值为“正常”。
为何此地情况大为改观?对此,张庙街道表示,整治广场舞并非“一日之功”,针对公共绿地内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张庙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着手开展“三步走”整治行动。
一是深入排摸,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河新村派出所抽调精干人员现场蹲守,深入排摸唱歌摊位负责人的基本情况;综合行政执法队同步开展整治先期告知工作,引导降低噪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二是依法处置,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通河新村派出所和泗塘新村派出所分别约谈、宣教居住在辖区内的广场舞“领队”等负责人,督促其规范行为,做好带头作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市场监督管理所和通河新村派出所组成联合行动小组,对该绿地开展了连续一个月的巡逻检查,确认露天“广场舞会”已销声匿迹。
三是密切关注,积极稳妥应对。同时,开展关于绿地噪声扰民的12345投诉件的梳理,并根据整治情况,认真做好市民的回访反馈工作。
大木桥路零陵路路口1个街角
扰民现象回潮
去年11月,本报曾刊登报道《高分贝、“人从众”!十字路口4个街角均遭广场舞“霸占”周边多个小区居民不堪其扰……》,反映大量市民会聚集到大木桥路零陵路路口,路口的4个街角都被广场舞所占据。大功率功放设备持续不断地“输出”高分贝音乐,令周边居民烦躁不安。报道刊发后,引起斜土路街道重视,下决心整治噪声扰民的广场舞乱象。
6月18日晚上8时30分许,记者重返大木桥路零陵路路口附近,在靠近地铁4/12号线大木桥路站4号出口时,看到熟悉的一幕再次出现(见上图右 徐驰 摄):20多名“舞者”或双双成伴,或一人独舞,一名中年男子在靠近地铁无障碍电梯通道旁放了一只黑色功放音箱,一群人跟着旋律在站前广场上翩翩起舞,很是陶醉。
“以前,我们会挑选空的路口跳舞;后面,有人来管了,就只能在这里跳了,都是熟人,蛮闹猛的!”陆阿姨告诉记者,前几天因为中高考停了几天,这两天他们要好好“过把瘾”。
问题改善显而易见,位于大木桥路零陵路其他3个街角路口,已无人“起舞”。记者逛了一圈后发现,原先的“吵闹四角”仅剩下了这“一角”。不过,仅仅一墙之隔的日晖六村小区居民仍反映,喧嚣声和音乐声令人苦不堪言。“阿拉窗门都不敢开,楼下的声浪,实在是忒结棍了……”居民们叫苦连天,记者打开“噪声检测”,系统显示噪声值在86—89分贝之间徘徊,确实比较吵闹,但现场并未看到有管理人员前来劝阻。
浦东大道金桥路路口休闲广场
“热舞”不停歇
“阿拉门口广场上的广场舞,实在是太吵、太闹了!”家住浦东大道2748弄陈家宅小区的多位市民反映,小区西南门口有一处市民休闲广场,紧挨着金桥路近浦东大道路口。每到晚上,这里就沦为多支“舞队”的“固定舞台”,发出的噪声往往要持续到晚上10时左右才能停歇,居民们怨声载道。
晚上8时40分,记者来到现场后看到,放眼望去,并不宽敞的广场上“挤”着大约30名“舞者”。他们分为4支队伍,既有跳交际舞的,也有跳“科目三”的,还有两支队伍跳起了“自选动作”。
抬头看去,距离广场直线距离仅50多米,便是陈家宅小区门口。“别的地方不能放开跳,这里离家近,还有舞搭子,扎劲!”张阿姨告诉记者,每天晚上7时30分,吃完晚饭以后,她就在微信群里“呼朋唤友”,大家一起来路口“过过瘾”。记者看到,由于场地有限,几支队伍离得较近,广场上的多个角落里,赫然放着4台大功率功放机,播放着伴奏音乐,发出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震耳欲聋。
记者打开智能手表的“噪声检测”功能,显示瞬时噪声值为86分贝。系统提示:一天置于85分贝音量中大约1小时45分钟可能导致暂时性听力损伤。记者在现场驻足20多分钟,发现始终没有人员前来引导、管理。
建言
■ 依法行政,落实监管
广场舞噪声扰民备受关注,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治理是否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记者了解到,2022年6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于广场舞噪声污染防治问题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合理规定娱乐、健身等活动的区域、时段、音量,可以采取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和显示设施等措施加强管理。
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经明确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如果违反规定,在说服教育下仍拒不改正的,按规定可以进行罚款。对此,市民呼吁,相关部门应该落实监管责任,严格依法行政。
■ 疏堵结合,长效治理
一边是群众对广场舞的喜爱,一边是周边居民饱受噪声之苦。面对这两难的境地,到底该如何破局?
从记者的采访情况来看,广场舞扰民难题并非无解。一些属地管理部门建立多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抓关键矛盾,疏堵结合,最终实现了长效管理。比如对于徐行市民广场夜间广场舞扰民问题,徐行城运中心和徐行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组织巡查队开展网格联合巡查,同时巡查队还通知相关社区居委上门约谈每个广场舞团队的“领队”,签订广场舞不扰民承诺书,要求其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合理调节音量,确保锻炼时间最晚不超过晚上8点半。“最为关键的是音量和健身时间,只要这两者双方能达成共识,矛盾就能解决。”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李晓明 徐驰
相关问答
广场舞是大众化的多种全民健身舞蹈的统称,其不是单纯的一种舞蹈而是融入了多种舞蹈的元素,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在基本功、动作、表现力等方面与专业的舞蹈都是...
广场舞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健身活动。正如许多事情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其一定的副作用。一,广场舞的好处:1:强身健体。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广...
广场舞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亲民,而且大众化,简单又易学,欢快的音乐还能解压,最主要的是还有健身效果。现如今,广场舞不再是大妈们的专属了,很多年轻人,也...现如...
广场舞常用的有:健身操舞:《广场style》、《小苹果》、《最炫民族风》、《倍儿爽》、《中国美》、《中国味道》、《今夜舞起来》、《站在草原望北京》、《策马...
广场舞的基本步法有三步、四步,以6、8拍为一小节。广场舞的舞步主要有12步、16步、18步、20步、22步、24步、25步、27步、30步、34步、36步、37步……广场舞...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广场艺术,更呈方兴未艾之势。而广场舞的功...
1.如果没有什么舞蹈基础,可以在网上多看一些类似的跳舞视频,先学习里面的动作。2.待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就可以到小区附近的广场,和邻居一起跳广场舞。3....
想学广场舞吗?太简单。先来看看广场舞的特点: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表演方式都以集体舞出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场面红火热闹。广场舞...
广场舞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系统,因多在广场聚集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包...
☆大妈广场舞青春展活力!广场舞,因多在广场聚集起舞而得名,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集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健身为主要目的。近些年,中国大妈们(大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