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晨 ,一个明明可以靠身材靠颜值吸引目光的女演员却甘愿默默演戏十四年;一个拼才华拼性格就能吸粉的演员却在演技被观众认可后才在综艺崭露头角。你想到她时,脑海里都是温暖的色彩。
1、演艺之路纷繁复杂,只缘心中的爱与守望
塑造过无数角色,或可爱,或幽默,或深情,或泼辣,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个逗趣女神经,她却有着不为人知的气质文艺的一面 。2015年国剧盛典,王晓晨被评为最具突破女演员,她说了这样一段获奖感言“我曾在书中读到过一句话‘你去寻得你所爱并为之守望 ’,这句话到现在都感动着我,拍戏这些年,演过一些角色,讲过一些故事,享受其中就是我最快乐的事 。”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婆婆妈妈的感谢,寥寥数语,说出了一个演员一路走来最好的支撑。
3岁学舞蹈,9岁学京剧 ,专业优秀被保送中央戏曲学院,15岁被爸爸带着去考了上戏 ,从此踏上了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路。尽管,成年之前所有的路都是父母给选的,包括表演 ,直到大学毕业她都不是很确定要不要从事演员的行业,甚至动过出国学习心理学的念头。好在最后 如她所言,她找到了她所热爱的并为之守望——踏踏实实做个好演员 。也许正是因为舞蹈及戏剧的磨练与熏陶,才让王晓晨内外兼修,在演艺之路上更坚韧更执着,更显得有天赋。
2、京剧曾给她哺育,她用自己的方式回馈
一个女演员,演了十年的戏,才踏上了综艺节目展露自己演技之外的才华技能。你说她之前是因为不红也好,是因为团队并没发现她有综艺范儿也罢。她人生第一部综艺 ,不是娱乐节目,而是文化类节目——《一路书香》 。素色大衣,淡妆马尾的王晓晨,在绍兴兰亭,轻风细雨中,应窦文涛请求缓缓开嗓,一首《梨花颂》让此情此景都已沉醉 。窦文涛、张星月眼里都是陶醉与欣赏。此时的低眉浅唱,让你很难相信她就是那个活泼可爱的方依依,或者勇敢泼辣的王小米。
也许你不爱看窦文涛,也对京剧没兴趣,但王晓晨有一百种方式让你爱上京剧。 《跨界歌王》除了优秀的唱功和优美的旋律,王晓晨竟然带领大家跳去了京剧广场舞。国粹与广场文化的衔接,令人捧腹,却毫不违和。 少有年轻人喜爱京剧,其实是年轻人没给过自己机会去接触京剧接触戏曲。能有王晓晨这样美丽可爱的姑娘,用或优雅或逗趣的方式去传播戏曲文化 ,用适合年轻人的方式去吸引年轻的目光,也是值得骄傲的。
3、各路男神搭档,CP却止步荧幕
最近热播的《还没爱够》,搭档韩庚演情侣;刚刚杀青的《好好说话》搭档老朋友陈晓以及新顶流倪大红老师,现场还给倪大红老师磨起了手磨咖啡;《我的!体育老师》搭档中年男神张嘉译,上演老少恋;《大好时光》搭档胡歌,有人问与胡歌有没有来电,她直接说没有。
对于很多女演员来说,能与比自己红的男神组CP,传个小绯闻,真是何乐而不为。于王晓晨而言,一场戏,一个节目,只是工作,私下只是朋友,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
能真正凭借演技凭借才华走到现在,王晓晨收获了太多观众默默的喜爱。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只为你霓裳羽衣窈窕影
只为你彩衣织就红罗裙
只为你
只为你轻舞飞扬飘天际
18年前,一曲《梨花颂》从“上海出品”的《中国贵妃》中飘出,在恢宏的交响乐伴奏之下,为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隆重揭幕。此后,这首歌经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等一众梅派传人的一再演绎,走出上海,屡屡唱响全国舞台、甚至世界舞台的同时,也成为不少新观众认识京剧、爱上京剧的窗口。此后更名为《大唐贵妃》的全剧也被不少各地剧团移植上演,广为人知。
18年前,《文汇报》曾以大幅画刊呈现《大唐贵妃》(曾名《中国贵妃》)的首演盛况
如今这部作品将以《大唐贵妃》的面貌,经当年部分原班人马的再度打磨,由当年“杨贵妃与李隆基”组合之一、上海京剧院著名演员史依弘与李军再度携手,连同安平、奚中路、蓝天等一众京剧名家上演,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磅节目,于11月6日至10日在上海大剧院连演五场,以崭新面貌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展现时代气象。
18年间,谁人不唱“梨花颂”
《大唐贵妃》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两部名剧《太真外传》《贵妃醉酒》为基础改编创作,2001年于上海大剧院为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揭幕,由梅葆玖、张学津二位老艺术家和于魁智、李胜素、史依弘、李军等名家组成三对主角杨贵妃和李隆基。
该剧在保留传统剧目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歌剧、舞蹈、交响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令人耳目一新,颇感震撼。因而该剧,甫一亮相,旋即引发热议,成为当年的现象级舞台作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该剧编剧翁思再作词、杨乃林谱曲的主题曲《梨花颂》,因其优美雍容而又朗朗上口的旋律,广为传唱。
18年前,《文汇报》曾以大幅画刊呈现《大唐贵妃》(曾名《中国贵妃》)彩排的生动场景
很多人将其定义为一首京歌,但在新闻发布会上,翁思再介绍,其实音乐所采用的,正是京剧二黄出现之前,其前身“四平调”中的弋阳腔,在此基础上,融入西洋音乐的元素,这才有了既符合京剧传统又有耳目一新广泛传唱的一曲“新经典”。
18年间,正如翁思再感慨,从《大唐贵妃》传出的《梨花颂》不仅在戏迷中传唱,更是顺利“出圈”,走上春晚舞台,也成为彩铃、广场舞伴奏,更成为流行歌手竞相改编的对象,引爆二次传播。
而这也成为艺术节选择重新制作再度上演的重要原因。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介绍说,艺术节主版块以引进推介国内外一流顶尖制作名团大的首演首秀为己任,在20多年的历史上,从未有过一部剧重复上演。“每一部今天的经典,无一不是历史进程中的创新”,在她看来,这一次之所以“破例”重现18年前这部大制作,也是一次对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因而,首演时主创团队中的作曲配器杨乃林、唱腔设计金国贤、服装造型设计蓝玲、指挥王永吉等都再度参与创作。此外,也加入新鲜力量。上海京剧院资深导演朱伟刚担任执行导演,并邀请获得国内外诸多奖项的滕俊杰担任视频指导,黄豆豆担任舞蹈编导,力图使这一沉寂多年的精品之作焕发新生。
恢复梅兰芳《太真外传》里的“翠盘舞”
此次再度亮相,《大唐贵妃》的舞蹈将是一大亮点。史依弘介绍,她将在剧中上演一段“翠盘舞”。
2001年首演时,也曾有“霓裳羽衣舞”片段的展示,不过当时是由李军击鼓,史依弘在平地上起舞。这一次再度演出,史依弘将延续梅兰芳当年演出《太真外传》的表演方式——在一只翠盘上翩然起舞,充分展示梅派艺术载歌载舞的艺术特色。为此她重新设计了舞蹈动作,希望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此外,作为该剧的编舞,著名舞蹈家黄豆豆也参与该剧的打磨创作。多年来数度参与戏曲作品的舞蹈编排、跨界合作,对于黄豆豆来说,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一种对中国舞传统的回归:“中国舞的发展在历史上与戏曲相依相存,尤其是宋元以后,随着传统戏曲的发展兴盛,中国舞更融入其中与之同步发展。”在他看来,八方来朝的盛唐时期,中国舞蹈也融入大量外来舞蹈元素,发展到了顶峰。因而在此次在他的带领下,群舞演员将以不同民族特色的舞蹈与杨玉环一起翩然起舞,凸显满台生辉的盛唐气象。
而作为李隆基的饰演者,此次杨派老生李军也全力以赴,泡在排练场打磨之余,也请教老师完善表演。相比于此前集结京沪两地名家名角、多方协力的首演,他感慨上海京剧院此番深度参与,提高了再度上演的整体感。让首演时意犹未尽的观众,在这一版的观赏中更觉统一和流畅。
正如他所言,相比于18年前“看角儿”的特点,这一次“讲故事”将得到充分的呈现。剧情在突出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主线的同时,加强了对“安史之乱”等历史背景的着墨,增强了武戏,使全剧更具可看性。舞美方面取消了原版舞台上的实体建筑,运用多媒体影像技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融互补,更趋向戏曲艺术写意、灵动、多变的艺术特色。在音乐方面,凸显恢宏气势,并引入昆腔,不仅使整体风貌向京剧本体回归,且在音乐情绪上更为连贯贴合,更好地诠释这出具有传奇剧色彩、兼容史诗剧气质的历史悲剧。
模式探索、大数据用户画像,创新步伐更进一步
舞台上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而在幕后将更进一步,实现从制作模式到营销推广的全方位探索。据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介绍,新版京剧《大唐贵妃》尝试了企业与院团“共同出资、共担风险”的全新合作模式,通过多方深度融合、强强联手。如果说此前是演出阵容的通力合作,那么此次《大唐贵妃》则在制作上集结不少体制内外资源,在上海京剧院之外,上海大剧院、上海爱乐乐团、上海幻维数码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团点评等携手合作,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为媒体支持单位。
其中,上海京剧院与美团点评·猫眼娱乐还将共同开展京剧观众分析研究,形成《中国京剧观众消费情况报告》。据美团副总裁毛方介绍,此次绘制互联网戏曲受众用户画像尚属首次。“在互联网购买传统戏曲演出票的用户以青年人为主,而他们恰是传统戏曲有望深耕巩固的对象。”作为票务平台代表,她希望助力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的推广和传播,据她透露,在此次票务销售上,平台就将利用大数据,针对目标用户做精准推送。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图:剧照资料图外均叶辰亮摄
相关问答
春节期间,央视戏曲频道播演的《戏曲广播体操》大火荧屏,广受关注,红遍大江南北。为什么一定要把京剧元素加入广播体操?这是戏曲人的新创意和良苦用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