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有一个观点叫“深交慌”,意思是说,我们能和陌生人交往,但是不想成为熟人,因为总有一种不知对方何时开始讨厌自己的恐惧

讲述人:孙梅平,60岁

60岁时,我决定退出跳了五年的广场舞队,并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取悦自己,不合群的人

我是55岁从一家国企退休的,退休时我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高兴:终于熬到退休了,终于可以远离职场,为自己活一回了,我兴致勃勃地开始规划退休生活,决定前两个月每天睡到自然醒,无所事事,躺平休息

后半生不再为别人打工,自己有大几千的退休金,节省一点,可以过比较休闲的生活享受人生。余生宝贵,不将就,不盲从,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跳广场舞。主要是自己比较喜欢跳舞,想把它当成健身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我所在的广场舞队领队肖丽姐很让我欣赏钦佩

肖姐退休前是国企的一名中层领导,在管理上也很有魄力,严格规范又很人性化,平时私下就像一个知心又全能的姐姐,她像一束光吸引着我,照亮着我,并引导着我

由于我喜欢跳舞,上班时也经常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再加上我1.65的个子,长的也算比较好看一点,所以一进广场舞队,肖姐就对我高看一眼,着重培养,很快我就成了舞队的主力,开始领舞

其实当领舞也是在百般推辞却推不掉的情况下赶鸭子上架。退休后,我加入舞队,一是爱好,二是想锻炼身体,三是想着舞队也是一个团体,在这里能够结交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我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约束,更不喜欢出头,但经不住肖姐的百般劝说,软磨硬泡,最终还是不情愿的当上了领舞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当了领舞,身上就有了各种约束和责任,不单要比别人跳的多,练得多,每天晚上还不能随便请假,准时准点就要站在最前面领舞,就这样,风雨无阻,一直坚持跳了五年

近几年,舞队开始拍视频,我们训练的强度更是加大了许多,由于多频次,高强度的练习,我的两条腿忽然出现了状况:跳30分钟左右腿就开始发软,而且浑身乏力,每晚一个小时的广场舞我已经坚持不下来了,于是我开始晚去早走,我想休整一段时间,于是就给肖姐说明情况,说自己不能领舞了

肖姐嘴上说身体重要,量力而行,但对我的态度开始急转直下,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并在私下说我翅膀硬了,是找理由准备拉人单干了

我听说后感到很震惊,没想到我一向敬佩的肖姐会在背后这样说我。不久,舞队要参加市里举办的一次庆典活动,肖杰坚持让我站在所谓的C位。这个舞蹈时间长达五分钟,而且速度很快,花样多,跑跳和旋转动作也很多。我听后马上说到:“我跳不了,我只能凑个数站在后排”。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肖姐听了脸一沉,众目睽睽之下对我冷嘲热讽,说我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等等

明明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肖姐不仅没有安慰我,却当众如此数落我,让我在委屈之余唏嘘不已

后来才知道,其实肖姐一反常态如此对我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舞队,我跳舞跳的好,人又长的比较年轻(队友都说,我虽然60岁的人,但实际上看上去只有50岁)漂亮,肖姐又太看重我,引起了少数队友的嫉妒和不满。

他们表面上都跟我很好,无话不说,但却总是时不时的在肖姐那里搬弄是非,无中生有,慢慢的,肖姐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开始犯嘀咕

我刚进舞队的时候,每天都很开心,因为那时大家彼此之间都不太熟悉,看到的可能都是彼此的优点,后来大家慢慢熟悉之后,开始无话不说,刚开始说的都是自己家的事,后来慢慢的对伍队的人开始在背后说长道短,指指点点。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人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快乐,有矛盾,更有是非

即使就是业余时间跳个舞,有些人也很势利,会看领队肖姐的脸色,对人下菜碟,我这个人比较简单,比较直接,可能无意中就得罪了人

舞友小丽是个农村人,皮肤黑黑的,而且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跳舞动作也学得慢,舞蹈动作也是夸张的笑死人。

肖姐明显有点看不上他,“嫌弃”二字明显的写在脸上,并经常在大家面前毫不留情的说他太笨了,多长点脑子等等之类的

说实话,我和另一个舞友小平对肖姐的这种做法颇有微词,并暗暗为小丽鸣不平:大家在一起跳舞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何必对别人如此不尊重?

有几次,肖姐看到我和小平经常和小丽在一起聊天,还阴阳怪调的说,没想到你们仨还是好朋友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其实小丽只是在我和小平聊天时,总是默默的坐在我俩旁边,羡慕的听我俩聊天,但很少说话,直到后来看我俩不嫌弃他,才开始慢慢的把家里的事情讲给我俩听

有一次肖姐组织大家一起去一家私人老板那里看产品(某牌的保健品),肖姐说她也是碍于人情,大家去看看,买不买随意,不勉强

当时我们去了十几个人,多多少少都买了一点东西。我对保健品向来不感兴趣,想着只是去给肖姐捧场凑热闹,况且肖姐有言在先,我也有点一根筋,看了一圈,空手而归。后来听说肖姐对此颇有微词,说我不懂人情世故

还有一次,肖姐说老家亲戚种的石榴,品种好,价格公道,不小心积压了,想要的可以去看看。我看到石榴一个顶一个,尝了尝也很甜,一下子买了两大箱。我记得那次肖姐 笑得很是灿烂

想起五年来跳舞的种种经历,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退出广场舞队,而且以后也不再参加任何团体了

退休了就要远离人群,学会独处,安心静心好好做自己:没事自娱自乐,跳跳舞,种点花,旅旅游,看看电视,喝喝茶,再学着为家人做点美食

以后当姥姥,就好好在家照顾外孙子外孙女,享受天伦之乐。做一个不往群里走的人,退出“别人”的世界,和“别人”划清界,彼此不打扰,在自己的世界里修行

​#妙笔生花挑战创作#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小平画像见证深圳发展奇迹

广场舞小平 60岁时,我退出了广场舞队,决定不再往群里走,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到画像前留影成为很多中外游客的必选项目。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开栏语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作为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充满改革创新激情的深圳仅用38年就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全球闻名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城市,这其中有许多值得书写和记录的故事。

今日起,南方日报深圳观察将开设《深圳故事》栏目,并下设“城市印记”“城市新锐”“城市温度”三个子系列,拟从多切面、多角度观察和讲述这座城市的故事,敬请垂注。

在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北、荔枝公园东南口,一副巨型室外宣传画——邓小平画像早已成为这里的地标。

“全世界恐怕没有第二幅街头宣传画会受到如此关注。”曾参与创作的观澜本土画家陈炳林说,“小平画像早已不仅仅是一幅宣传画,画像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越了本身所承载的内容,画像上变化的是特区不断增加的建筑群,不变的是小平同志坚定的目光。

距离1978年改革开放,已经过了40个年头,深圳从一个无人知晓的“小渔村”变成经济高速发展的“大都市”,本文将讲述这幅画像背后的故事。

本土艺术家创作首版画像曾经历台风不倒

时间回到1992年6月28日清晨,深圳市主干道深南路与红岭路交叉路口像往日一样繁忙。与前一天不同的是,之前画着女工的宣传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巨型邓小平画像。

人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细细观赏,议论纷纷。在这一幅面积达300平方米的画像上,邓小平身着浅啡色夹克衫,神采奕奕,右手伸向前方。眼前是国贸大厦等高楼群,身后是云蒸霞蔚的朝晖。画面右上角选用了邓小平在深圳讲话中的一句:“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一版邓小平画像《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设计者是深圳美术广告公司设计师汪继斌。“当时做这件事,还真是需要一点胆量的。”回忆起20多年前的那件事,汪继斌这样说。

宣传画以镀锌铁皮为底板,30米长,10米高,面积达300平方米。汪继斌回忆,当时深圳市委宣传部要在深圳市内竖立一幅宣传改革开放的大型宣传画,由其接手此任务,“当时深圳还没有喷绘技术,更谈不上电脑合成技术,只有通过油漆绘制才能完成”。这幅画像由此也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手绘巨幅油画。

“宣传画中邓小平的原型是他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的一张照片,画像设计花费了三四个月,十几天时间用油漆手绘到荔枝公园宣传板上。”负责画像美工的陈炳林曾表示,“因为是油画,由于油漆易脱落,所以画像每半年就要修复一次。”

创作过程并不容易,由于画像尺幅过大,陈炳林不得不将画作分成众多小块。他带领几个年轻美工用油漆刷当做画笔,在深圳大剧院的车库里完成小块的绘制之后,再运到现场组装,之后爬架绘画,进行调整,这样的户外手绘持续了半个多月。

此外,这幅画像曾经历台风洗礼依然不倒。“打台风时旁边那些大树都倒了,但是我们这张画就没有倒。其实我们打台风那晚把那个牌中间的部分取下来,堆在地下,用石头给它压住,到快天亮的时候,再重新安上去”。陈炳林说。

从手绘油画到电脑喷绘深圳不断续写“春天的故事”

“当时国内对改革开放的质疑越来越少,所以在对小平画像第二版进行设计的时候,背景不再是满天朝霞,而是云开雾散、万里晴天,象征着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改革前景。”汪继斌回忆。

1994年5月,深圳市委宣传部再次委托深圳美术广告公司,对画面构图重新设计,由汪继斌设计,陈炳林执笔。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第二版画像上的文字改成了这一句,也是它最明显的改变。虽然后来画像又经历两次更新,但这句话一直沿用至今。

在新的画像中,邓小平的正面像改为侧身像,他身着灰色中山装,凝视前方,并以长城和青山绿水为背景,辅以深圳的海边景色。

然而,第二版画像只悬挂了2年左右。“当时人工绘制的邓小平画像不尽完美,所以在1996年国庆前,深圳市委宣传部以竞标方式征集其他设计样式。”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望喜说。

深圳美术广告公司接到了邓小平宣传画第三次改进的竞标通知书。经历了广泛征稿和筛选,最终,深圳美术广告公司陈劲峰提出的电脑合成设计稿中标。而画面的电脑合成及喷绘则交由深圳市新锐进美术广告公司负责。

新画像于1996年国庆前夕喷绘完毕。画面中,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邓小平侧身朝南,目光和蔼,望着深圳现代化的建筑群,身旁簇拥着青草绿树和簕杜鹃。画像周围安装了18盏射灯,画像前辟出20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就是今天的邓小平广场。

“这张宣传画的创作当时经过了广泛的讨论,最终采用了摄影师杨绍明拍摄的小平照片为头像,与深圳本土摄影师所拍摄的深圳风景进行合成制作”。原深圳美术广告公司副总经理何祯祥介绍。

1996年的创作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喷绘技术,这幅宣传画也成为国内首个采用电脑喷绘技术独立制作完成的广告宣传画。

已成深圳街头一道独特的景观

如今深南大道的邓小平广场上,傍晚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或是玩、滑板的青少年,或是跳广场舞的阿姨。邓小平画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风吹雨打,都屹立在这里。

代表20世纪80年代的国贸大厦,代表90年代的地王大厦,代表21世纪的市民中心、音乐厅、电视中心……由左到右,这幅画像展示出深圳迅速的发展脚步。画像上的邓小平微微侧身,目光和蔼,望着深圳现代化的建筑群。

“2004年面世的第四版全新小平画像突出的是,深圳是一座成熟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第四个版本的设计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张树国说,在以前的画像中,伟人身后的深圳只是罗湖区的一部分,但现在的深圳变化大,所以加上新建成的诸多建筑。

到画像前留影成为很多中外游客的必选项目,据统计,每年约有上百万游人来此与这位世纪伟人“合影留念”。每到邓小平的纪念日,画像前都会见到捧着鲜花前来致意的群众。画家董小明当年就曾连续三天到画像前凭吊,他回忆:“自发前来凭吊的人,有白发苍苍老人,也有蹒跚学步的儿童,大家对着画像深深鞠躬。”

如今的第四版画像制作精良,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电脑喷绘技术。“画像质量很高,防风防雨,我们2年左右会请专门的印刷公司重新制作一幅,最近一次换是在2016年底。”深圳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它的第一个版本在1992年诞生时,就是一件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那个时候,画像展现在深圳市民的面前,大家非常雀跃,非常喜欢这幅画,因为这幅画当时传达出一个信息,就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个决心和信念是不会改变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韩望喜说。

韩望喜介绍,当年这幅设计大胆的宣传画问世后,先后登上了多个国家的270种杂志。深圳市委宣传部也正式把这一题材确定为长期陈列的主题宣传画。

26年过去了,邓小平画像在这期间也经历了几次变革。从第一、第二版的手绘巨幅油画到第三版的电脑合成喷绘,随着科技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设计样式不断更替。

据悉,邓小平画像第一版本的原稿在1993年交付给岭南出版社印刷时遗失,而第二版的手稿被曾参与画像创作的深圳美术广告公司绘制部的陈炳林收藏,并于2008年捐给深圳博物馆。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郭悦

栏目策划/统筹:吕冰冰 张玮

相关问答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

人心不古,多一些坦城和热情才能消融彼此的冷漠,让近邻彼此温暖、远亲多点关爱!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对“远亲不如近邻”中的远亲和近邻有个清淅的界定。...

图啥呢?有些东北人明明家里没多少钱也要到海南买房子?

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便是他们的终极追求,良好的气候环境,天然的自然资源,低廉的物价,这些养生条件海南都具备,...冬住...

旅游是增长地方gdp的一种模式,那么影响旅游业的要素是什么?

近几年,国家提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自然保护,倡导全域旅游全民旅游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影响旅游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国民经济收入和社会环境大...5...

用一句家乡的经典广告词来为家乡旅游事业做推广,你选哪一句?

一句广告词囊括不了家乡的美。还是直接上美文吧。魅力茅草街原创马二可湖南的最北面,有一个边陲小县——南县。在南县的最南端,...这里将不失为茅草街人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