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2023年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在云南昆明启动。作为我国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运动,广场舞的参与人数甚至超过了足球、篮球。然而,红红火火的广场舞也一直争议不断,屡屡成为舆论焦点。广场舞有哪些好?广场舞怎么了?广场舞的“江湖”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近日,快乐老人报社联合长沙市排舞运动协会等相关单位开展了一次大调查。
●调查维度: 选择跳广场舞的原因、广场舞支出及音乐选择等。
●调查方式: 实地走访,联合长沙市排舞运动协会进行线上线下调研。
跳广场舞,好处不只健康
小区里、广场上、公园中……有中老年人的地方,就有广场舞。
广场舞的兴起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有观点认为,2005年,国家开展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在《全国文明城市数据指标细则》中对群众体育的发展有明确要求,加上北京奥运会掀起的全民健身热潮,广场舞以简便易行的健身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迅速发展为人们健身锻炼的主要途径之一。
如今,广场舞风潮不仅席卷全国各地,甚至走向全球。民族舞、现代舞、排舞、健身舞、水兵舞等,都是广场舞爱好者们经常跳的舞种。从问卷统计数据来看,广场舞爱好者中,52%的人每天都跳广场舞,14.4%的人一周跳四次到五次广场舞,还有29.6%的人一周跳两到三次广场舞。那么,广场舞为何让人如此痴迷呢?
92%的受访者表示,“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其选择广场舞的原因。这个数据与人们对广场舞的浅显印象相符。而事实上,在广场舞爱好者看来,坚持跳广场舞带来了更多方面的好处。问卷调研显示,42.4%的受访者表示,培养跳广场舞这个爱好后,生活变得更有意义;40.8%的受访者认为,广场舞给自己带来了健康,身体比跳广场舞之前要好很多;还有1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跳广场舞,认识了不少新朋友,社交圈子扩大了。此外,还有2.4%的受访者认为,经常参加广场舞演出活动,能增加收入。
广场舞音乐选择大有考量
伴随音乐,方能翩翩起舞。调查数据显示,广场舞音乐最受欢迎的类型是民族歌曲(占比73.02%)、红色歌曲(占比43.65%),网络流行音乐(占比34.92%)和现代舞曲(占比33.33%)则紧随其后。
多位受访者表示,7—10天左右,就会新学一支舞曲。这就意味着广场舞音乐的频繁更换。通过前期统计,本次调查列出了一份包括25首广场舞常见音乐的名单,供受访者推选“广场舞十大金曲”。结果显示,红色歌曲是首选音乐。其中,《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在“最喜欢的音乐”中名列前三。网络流行音乐也占据不少比例,《早安隆回》《最炫民族风》等歌曲都获得了很高的选票。截至9月21日下午,获得投票前十名(第10名为两首并列)的歌曲分别是:《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最炫民族风》《舞动中国》《美丽中国》《看山看水看中国》《荷塘月色》《早安隆回》《一起向未来》《祝福你,盛世中国》。
选择什么样的歌曲跳舞,对广场舞爱好者来说,有着不一样的考量。随着跳舞时间增加,各项广场舞演出活动及赛事就成了广场舞爱好者的新需求。民族歌曲、红色歌曲等因其传唱度高、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等因素,成为参赛音乐的首选,这也是这些歌曲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最炫民族风》《早安隆回》等流行歌曲,传唱度较高,旋律朗朗上口,能很好地配合舞蹈的律动。不少人表示,在这些欢快的旋律中舞蹈,她们感到身心愉悦。
受访者还表示,她们经常琢磨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因为,音乐不仅能让她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还能让她们更加团结、和谐相处。
主要花费都用在服装上
眼下,种种级别、形式的广场舞大赛遍地开花。部分赞助商家会给参赛舞队提供补贴,一些赛事会给优胜者发放奖金,这是不少广场舞爱好者“跳舞增加收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广场舞爱好者都能通过广场舞比赛挣钱。更多的情况是,不少广场舞爱好者因为各种比赛需要,经常购置各种服装,因此多了不少开销。调查发现,不少广场舞爱好者一年里因跳广场舞需花费上千元,“主要花费都是用在服装上,其他的花费并不多”。
那么,广场舞爱好者平均一年在服装上的花费是多少呢?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队伍中,66.4%的广场舞爱好者的服装年平均支出为100元至300元,23.2%的人平均支出在300元至1000元之间,6.4%的人平均支出在1000元以上,还有2.4%的人花费在3000元以上。
随着中老年消费者对于网购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淘宝、京东、拼多多等成为广场舞爱好者的主要服装购买渠道。调查显示,90.4%的广场舞爱好者选择网络平台采购服装,选择传统服装批发市场、线下服装店的广场舞爱好者占比较少。服装品牌方面,记者梳理京东、淘宝等平台的购物数据发现,“靓女街”“啄木鸟”“纪堡驰”等品牌的广场舞服装销量较高。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市民李女士家住京烟宿舍小区,每天晚上,小区对面公共区域的广场舞音响声都很大,让她感到困扰。“家里有老人休息得早,经常被音乐吵得睡不着觉。”
今年6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提出,在公共场所秩序方面,重点治理“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娱乐、健身时使用音响设备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等不文明行为。不过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无论是小区周边公共场所还是公园,音响声音过大扰民的现象仍然存在。
朝阳路南侧的北岸商业广场,晚上常有
文艺爱好者聚集跳广场舞,临街老人反映音响声音太大,很难入睡。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商业广场舞曲声太大 临街居住老人难入睡
李女士所说的公共区域是朝阳路南侧的北岸商业广场,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里每天晚上非常热闹,至少有4、5个文艺团体聚集,交际舞、广场舞、水兵舞的音浪一波盖过一波。时间过9点半,咚咚的音乐仍然响个不停。“有的时候声音特别大,都震耳朵。”附近华龙美树北门的小区保安告诉记者。一些居民反映,夏天天热大家都开着窗户,临近朝阳路两侧的几栋居民楼听到的声音格外大。
除了拉着音响来跳舞,广场上还有两拨儿人用车载电脑播放音乐录影带,唱歌唱戏。一位拿着麦克风飙完高音的先生说,他们唱歌不收费,也不对外人开放,“就是几个爱好唱歌的朋友凑在一起玩玩。”
针对李女士反映的问题,记者咨询了三间房地区城管执法队。一位工作人员称,曾有市民向12345热线反映过北岸商业广场夜晚噪音问题,但唱歌跳舞是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不属于经营活动且不收费,所以他们只能到现场商量劝说,没法处罚。“听劝的会小声点,不听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这位工作人员称,城管管的是饭店音响噪音扰民、夜间施工噪音扰民。如果噪音过大,居民可以报警。“不过之前派出所也去过那里,没招儿。”
记者注意到,2017年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针对近年来,投诉较多的广场舞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群众性娱乐文化活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群众性娱乐文化活动的管理。
7月28日晚,
有居民在常营公园草坪设置了大音响和投影屏幕,露天K歌。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公园里2元飙歌一首 游客渴望幽静环境
7月28日晚7点半,记者来到常营公园,刚进南门,就听远处传来鼓点强劲的音乐声。记者循声前往,看到西侧草坪上放着一个大音响,两位游客正热情高涨地唱歌。一块幕布挂在三轮车上,投屏、灯球、点歌器一应俱全,俨然一个露天卡拉OK现场。一位大姐介绍,唱歌只需2元一首。
“每次跑步经过这里都觉得好吵。”经常来夜跑的田小姐说,大爷大妈在公园唱歌自娱自乐她赞同,但希望他们也能顾及他人感受,不使用话筒并调小伴奏音量。针对噪音问题,常营公园一位工作人员称,这里属于郊野公园,入场不收费,所以园方无法管理游园者,公众觉得受到干扰只能报警。“前一阵子,有住得离公园近的居民,孩子要考试复习(觉得被打扰),就报了警。”
记者在兴隆公园看到,上午有一些文艺团体在此锻炼,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舞丝带,都是用扩音器大声外放音乐。记者使用手机分贝仪App测试,显示部分声音超过80分贝。
对于公园的“音乐声”,游客观点不一。一位中年游客表示,自己并不介意公园的声响,“这属于群众娱乐活动,大家唱歌跳舞挺有气势,我觉得这给公园带来了一些生气。”也有游客认为,部分活动声音过大,离老远就能听见,影响了公园幽静的氛围。
在市公园管理中心网站的“互动交流”板块,也有市民反映公园噪音大的问题。一位网友称, 陶然亭公园北广场乐队声音大,“震得地面都抖,我每天去遛弯心脏病快犯了。”还有网友反映九棵树漫春园公园露天卡拉OK摆摊音响扰民问题,但“警察称摆摊的都是老人,最多劝离。”
7月27日,兴隆公园,市民舞彩带时也用音响播放音乐。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超
探索
有景区推出“降噪令” 设立大音响存放处
根据《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应当控制音量,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由公安部门进行处罚。公安部门给予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不过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困境,也可能出现反弹。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北京多个公园明确禁止大音响入园,引入“无噪音日”等“降噪”措施,希望降低噪音对古建和鸟类活动的影响,还给游客一个安静的游园环境。
2013年,景山公园对园内问题提出90分贝以下的“限噪令”,超标10次将劝退出公园。2014年,景山和北海两家公园曾设置“无噪音日”,要求活动的团体或个人产生的音量不超过55分贝。2016年,天坛开始实行分区管理,要求游客在核心文保区、主要干道等不进行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今年7月,天坛又建议影响到他人正常游览的合唱活动移步到西北外坛,同时要求音量控制在70分贝内。
2017年,紫竹院公园安装了11处噪音监测点位。今年6月,陶然亭公园门区开辟游客大音响存放固定区域,做好游客解释工作,同时加强园内巡视,成立“不文明专项检查组”每日通过监控与实地检查方式对活动团体不文明行为进行督查。
其他城市也对“噪音扰民”问题进行了探索。近日,宁波在广场内安装太阳能噪音监测仪,随时监测音量,达到峰值时会鸣叫警示,声音分贝也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提醒“舞民”音量已超标。据当地媒体报道,民警给跳舞居民科普几次后,大家自觉性明显提升,噪音扰民投诉比例大为下降。
专家
公园可种植特定植物降噪 或挖掘室内资源作为排练场所
北京社科院文化所(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镭认为,公园本身有服务功能,降噪不能“一刀切”,不同的公园可以设置不同的分贝要求。
“比如,历史遗迹古迹公园里,文艺团体不应该不应在古建附近、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区域排练,工作人员应引导他们到空旷偏僻的区域。普通的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里,如果文艺团体在空旷偏僻的区域排练,可对声音分贝适当放宽要求。”
陈镭同时建议把部分排练需求转移到室内场所,挖掘室内公共文化空间资源,打通街道各社区文化场所,实现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合理匹配需求和设施资源。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二所所长李金晨表示,种植植物可以起到屏障作用,阻碍声音传播。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园可以考虑通过设置特定区域,种植特定植物实现降噪,引导文艺爱好者在特定区域唱歌跳舞。“不同植物对不同声音频段的降噪效果有差异,比如针叶植物对中低频降噪效果好,阔叶类对高频降噪效果好,另外,植物的体量和密度越大效果越好。”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畅 校对 卢茜
相关问答
改...上身可以稍微向前倾斜,随着腿部的摆动自然转动。3.步伐变换:在摆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步伐来增加动作的多样性,例如,可以迈出一步,然后再进行摆动。...
1、可以向相关部门反映,请他们来进行协商,因为跳广场舞如果说噪音过高是一种违法行为,可以请相关部门进行了治理,其实城管是负责管理这个东西的。2...
广场舞,广场舞,应该在广场跳,不要在居民小区跳。反对跳广场舞的大都是年轻人,不要以自己的生活方式来限制别人的自由。这样做很不自重,轻视别人,也等于看...反...
健步走是一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讲究姿势、速度和时间的一项步行运动,它行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突出的特点是方法易于掌握,不易发生运动...
1.舞蹈锻炼身体:跳广场舞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全身的代谢率,有助于减肥、健身和塑造身材。2.增强协调性和灵敏度:跳广场舞需要身体各个部...
首先,广场舞不等于噪声。有的跳广场舞的人会制造噪音,有的就不会。那么对那些制造噪音,例如在居民小区跳,分贝过高,乱舞乱跳,哗众取宠,扰民的人怎么办呢...
肯定是大妈,大妈运动着寿命长。肯定是大妈,大妈运动着寿命长。
长鞭,铁链,大冰嘎。都是重器,危险玩法。话说(费挺大劲写了半天,怎只剩题了呢?杀了灵感!)(再来)下乡时车老板手持一把长鞭云游天下,雅称:车把式,不次当时...
老头能去哪?老伴爱跳广场舞,老头又不喜欢,几番动员不成,还不得随了他去,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于是乎,老头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1.发挥余热,继续挣...老头...
让广场舞隔音,技术难度大不大?答案是:技术难度不大。广场舞四处泛滥成灾,干扰民众生活,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确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成度了。若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