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舞起源于南美洲,是拉丁舞的一种,节奏强烈,充满活力和热情。这种舞容易入门,很平民化,对技巧不怎么讲究,可以说作为广场舞、宴会舞、社交舞、舞会舞来跳是比较合适的。
莎莎舞的得名来源于它舞步的动作,莎莎舞的“莎莎”就是摩擦的意思。在跳舞的过程中,舞者双方的脸贴着脸,肚子贴着肚子,很久才迈出一步,动作幅度较不大,就像在泥面上磨蹭一样。
莎莎舞在中国一些地区还是非常受欢迎,据说成都排第一位。有人说莎莎舞之所以在国内快速流行,原因是 90 年代成都砂轮厂的一波下岗潮带来的,当时厂里不少女性职工下岗,为了生活只能选择下海去舜万当舞女,赚钱来维持生活。
当时在一些舞厅,吸引了许多人在里面喝茶、跳莎莎舞。舞池边上,还站着一排年轻、貌美的陪舞女子在等着。只要你肯花上十几元钱,这些陪舞女郎才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小伙子,也会陪你下场去“莎莎一下”。据一些人回忆说,当年的砂舞厅生意好的时候,非常火爆,人满为患,经常可以看到多对男女同时在场内“莎莎”。
莎莎舞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叫法,西北地区管它叫“黑灯舞”,云南称为“摸摸舞”,东北叫“黑三曲”。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种舞厅的灯光是昏暗的,里面充斥着一种廉价的香水味。灯光下一对对男女紧靠在一起,跟着音乐节奏相互摇晃跳跃,动作有点像当年风行一时的迪斯科舞,尽情摇摆。
跳莎莎舞,男女双方要配合默契,双方的身体在跳舞时要紧贴,就好像恋人间的相互抚慰关系,让人欲罢不能。因此,莎莎舞也被人们调侃为“调情舞”和“催生爱情的魔法舞蹈”。
那莎莎舞为什么又被称为“妻离子散舞”呢?原因也简单,那是因为跳莎莎舞时,男女舞伴要将身体的某些部位紧贴在一起,还要随着舞步不断运动而摩擦,贴得越紧,摩擦越慢。
这种舞男女双方跳得时间长了,很容易让男女产生暧昧或爱恋,最后使一些家庭婚姻出现裂痕。于是,干脆有人就叫它“妻离子散舞”。
喜欢莎莎舞的人说,这种舞能够给自己带来放松和快乐;也有一些喜欢社交的人,他们则认为,莎莎舞是一种社交舞,人们可以在社交场合与他人一起跳舞,起到一种互动和交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莎莎舞在我国已经不多见了,主要是年轻人跳得少了,他们更倾向于去酒吧、KTV唱歌蹦迪。但对那些年纪大退休的大爷、大妈们来说,仍然有吸引力,不论在什么地方,就是在广场上,跳莎莎舞也都是他们打发时间的理想选择。
总之,不管怎样说,莎莎舞作为一种新的舞蹈形式,的确曾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自我娱乐,锻炼身体和又能享受舞蹈的方式。
莎莎舞的形式非常自由,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乐趣。冯盟(右一)已是全国莎莎舞比赛专业组季军,但他觉得只有年龄和经历才能真正加深自己对莎莎舞的理解。
比起传统拉丁舞,莎莎舞可以说没有任何套路
冯盟,1988年长沙生人,像很多新世代人类,以英文名Steven行走江湖,但现在,“跳莎莎舞的帅哥”是他另一个“名字”。
每周一、三他都在省图书馆培训楼教舞,学员有50来岁的银行职员,也有“来减肥”的十来岁小女生。他对自己的人生认识得很“清楚”,“我隔壁是一个50来岁教广场舞的老帅哥,每次学员都很多,我看着眼红啊。不过我老了估计就是他的样子。”
冯盟从高三开始爱上跳舞,只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选入校舞蹈队后,之后便“弃文从舞”,大学作为特长生考上武汉体院。毕业后本想当健身教练,不料被韩国老师Nari“骗”到北京,把他往酒吧一扔,“来跟我学莎莎舞吧”。
Nari是世界排名第四的莎莎舞大师,也是这一运动在中国的主要推广者。但第一次见识莎莎舞,冯盟就“看不下去”了,“在酒吧跳个舞抱那么那么紧,是要干嘛,我是搞艺术的,不是乱搞的。”直到见识Nari跳舞,他才对莎莎舞的美真心佩服,“比起传统拉丁舞,它可以说没有任何套路,很容易入门。但真正学深了,它又千变万化,每个人都能跳出自己的理解,特别自由。”
北漂两年,回到长沙“漂”着学习了两年,2013年,冯盟正式在长沙开班教莎莎舞。
头脑发达、很有风度、不花心……
冯盟曾在朋友圈分享为什么男人要跳莎莎舞的理由,比如“头脑发达,因为莎莎需要很敏锐的思维和创意;很有风度,因为莎莎双人舞注重男士对女士的包容和爱护;不花心,因为他见过的女人太多了,一般女人打动不了他……”
调侃背后,是现实的小小无奈。每次上课他都担心男女比例问题,国内许多莎莎舞学校或俱乐部都或多或少为缺少男生发愁。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有一部分男性会认为跳舞比较“娘”,是女性的专利,纯爷们儿要玩就玩运动,在冯盟的学员中也是女性多于男性。
但通过教舞,冯盟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有时候教会一个长者跳舞,我会特别有成就感。曾经有个50来岁的大叔,学会后我能感觉他的人生经历能跳出特别不一样的东西。跳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大家在一起玩,互相都不知道生活中真实的身份,称呼都是外号,也没有阶层。”
每周三、周五的酒吧莎莎舞派对,冯盟的学员们都会商量着一个主题,比如女士集体穿旗袍。冯盟不喜欢“舞蹈梦”这样的大词,只希望在长沙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爱音乐、爱莎莎,懂得用另一种方式享受生活。
什么是莎莎舞?
莎莎舞(Salsa)是一种拉丁风格的舞蹈,其热情奔放的舞风不逊于伦巴、恰恰,但却比它们更容易入门。而与伦巴、恰恰等拉丁舞相比,跳莎莎舞的人也有更多率性发挥的空间,因此莎莎舞不仅风靡拉美地区,也受到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喜爱。
莎莎舞的特点是手脚的动作幅度比较小,上身的动作变化多,胸、腰、胯的扭动幅度大。
除了简单易学,莎莎舞的流行还得益于它的“不单纯”。跳莎莎舞无需固定舞伴,而通过更换舞伴、“莎友”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因此,作为一种新兴社交方式,它受到许多白领追捧。
对话
都市周末:一般来说,你的学员是通过什么渠道接触到莎莎舞的?
冯盟:莎莎舞在长沙跟酒吧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每周都在合作酒吧有两场Party,很多人看到我们跳舞会加入进来。我的学员里,“涉外”的比较多,有外国人,也有英语老师,他们在学习之前就对莎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都市周末:学莎莎舞需要有舞蹈基础吗?多长时间能学会?
冯盟:不需要。我都会从最一般的教起。很简单的,教你怎么走路,然后慢慢深入,从初级班到中级、高级,还可以和我一起参赛。而像拉丁国标,就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了。
都市周末:为什么愿意将跳舞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
冯盟:跳舞对于我来说就是生命的表达,也是我与人交流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搭手的那一瞬间,我就大概能了解对方的个性。比如搭档手的轻重可以判断她是开朗还是文静,步伐的张弛可以判断她做事的风格,走位的配合可以判断出是个性自我,还是顾全整体……在我的理解中,做事就如舞蹈,不断重复不断磨练,就为登台那一次;生活也如舞蹈,看上去每个人生都大同小异,却各有千秋,各有故事。
■文、图/记者 王安琪
相关问答
第一个“看”,是看场地。莎莎舞厅有大有小,小的的一目了然,大的进去了还可以转几圈。进舞厅先看看,主要是要看的下面这些点:茶座区在哪里?跳舞的舞池在...
内江现在好像没有舞厅了,以前的都撤了,现在人民公园的坝坝舞也没有了,就大州广场有跳广场舞的,你如果是喜欢跳广场舞可以去大州看看嘛!还有内江万达广场有...
谁来终结广场舞19天前和谐日盛装饰有限公司是一个子公司来的里面的老总和设计怎么感觉跟我的公司差不多。。。要悲剧了楼主太英明了,说的太对了。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