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吉美正在用双脚刺绣
在海阳市留格庄镇的一个普通小渔村里,“任吉美”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从出生到现在的70年来,先天失去双臂的任吉美全凭双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逾越的障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任吉美经常被各个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请去做报告,讲述她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动人的事迹。“在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心中,她就是榜样,是标杆。电台、电视台都专门为她做过专题节目,这在那个信息通讯还不是十分发达的年代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村民张大爷回忆道。作为一个重度残疾人,任吉美从没在困难面前退缩过。她勇敢地面对,勇敢地担当,把自己乐观自强的精神传递给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很多人曾经看不起我,可是我的日子过得不比别人差。我能有今天,全靠自己的自强自立。”任吉美自信地说。在村民们眼里,任吉美不仅仅是一个好儿媳妇、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更是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村里的小姑娘小伙子大多都穿过任吉美用双脚绣出的鞋垫;遇到要结婚的新人,任吉美都会忙着给他们做剪纸、做刺绣,乐此不疲。如今,70岁的任吉美已然过上了儿孙绕膝的美好生活。而她的经历,她的事迹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
像健全人一样生活
任吉美一出生就没有双臂,善良淳朴的父母并没有因为日子的艰难和生活的困苦而抛弃她,而任吉美却注定要经受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对任吉美来说,最基本的吃饭、穿衣似乎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但她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听天由命,倔强的她下决心要像健全人一样生活,不成为家里的累赘。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恰逢全国性的自然灾害,乡亲们为了填饱肚子,都提着篮子去海滩上捡拾海菜,同样,要养活几个孩子的任吉美的母亲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当时,任吉美的哥哥已经上学,年幼的任吉美看到母亲那么辛苦,决心帮助母亲分担一些劳苦。于是,她也找到一个篮子,想方设法套到脖子上,步履艰难地去了海边。然而,没有双手的她,只能看着别人捡拾海菜,自己却为帮不上妈妈的忙而干着急。从那时起,任吉美决心苦练自己的双脚,用双脚来做别人用手才能做到的事情。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任吉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吃了数不尽的苦,流了数不尽的汗水,任吉美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儿,不但学会了吃饭、洗漱等基本的自理技能,而且还通过双脚学会了写字、干各种家务,甚至学会了剪纸、刺绣、绘画等许多健全人都做不好的事情。用脚刺绣哪有那么容易呢?任吉美练习了一次又一次,线就是穿不进针眼,不是线歪了,就是针偏了。眼睛累花了,脚趾麻木了,全身冒汗了,结果还是失败。但她不死心,第二天再接着穿。不知练了多少天,不知被针扎了多少次,她终于能把线穿进针眼了。慢慢地,任吉美真的凭双脚学会了刺绣,从一个个鲜艳的枕套到一张张精致的床单,任吉美用灵活的双脚绣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
照顾病重丈夫,双脚伤痕累累
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用双脚写就传奇的任吉美也收获到了爱情和婚姻。凭借自己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她与丈夫一起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然而,她的一生注定是坎坷的,就在他们一家人和和美美地过日子时,任吉美的丈夫却因为常年劳累病倒了。此时,夫妻俩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和一个正吃奶的女儿。困难既然找上门来就要面对,任吉美勇敢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一日三餐,她用嘴巴叼着勺子细心地给丈夫喂饭,用双脚夹着毛巾给丈夫擦洗身体,用灵活的双脚为丈夫洗衣服……经过半年的悉心治疗,丈夫终于恢复了健康。当丈夫从炕头下地,走到屋外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任吉美瘦削的脸、伤痕累累的双脚和院子里码放得整整齐齐的柴草和粮食。他紧紧地将任吉美抱在怀里,泣不成声。任吉美的老公公卧病在床时,仍旧是坚强能干的任吉美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重任。她让丈夫专心忙于地里的活儿,而自己在老公公床前精心伺候着,直到为老人家养老送终。YMG记者钟嘉琳通讯员于晓飞摄影报道
常玉,打滚的马,1940年代
去年适逢常玉(1901-1966)逝世五十周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修复了馆藏的49件常玉画作,并在今年春天举办“相思巴黎——常玉的艺术”大展,纪念这位华人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展览将于3月11日持续至6月18日。
台北历史博物馆有很多常玉的收藏。1964年,身在法国的常玉受邀在台湾举办展览,他先行寄出42幅画作,但本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直至1966年,常玉因为瓦斯中毒客死巴黎,这批画作也因此遗留台湾。
常玉(1901-1966),字幼书,生于中国四川顺庆(今南充)一富裕家庭。幼时即跟随书法名家赵熙学习书法,也学习传统中国山水画,而真正开启常玉的日后艺术之路,则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勤工俭学”计划。1921年,常玉因参与这项计划而前往巴黎,与同时代的徐悲鸿、林风眠和潘玉良等人,成为中国最早期的留法学生之一。
常玉
1921年,常玉抵达巴黎时,巴黎画坛仍是世界一流艺术家聚居之地。当时,除了毕加索、马蒂斯等少数艺术家过着富裕的生活,多数画家都很艰辛,可是他们天生的乐天主义和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方式,也给巴黎画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和其他艺术家不同的是,常玉并未进入正规的美术学院受教育,而是在充满了自由氛围的大茅屋艺术学院(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随性地习画,个性潇洒不羁的常玉总在蒙帕拿斯的咖啡厅流连。
与刻苦学习的徐悲鸿相比,常玉在巴黎的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拉小提琴、胡琴,打网球、撞球,登山……白天除在大茅屋画院学画,也在咖啡馆读书和画速写,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在体验中锻炼技艺,在更具国际性的社交层面开拓视野。
常玉,牡丹,1921。这也是艺术家现存最早的画作。
而今,我们可以在徐志摩的《巴黎的鳞爪》中,一觑常玉在巴黎生活的艳丽往事。
“我在巴黎时常去看一个朋友,他是一个画家,住在一条老闻着鱼腥的小街底头一所房子的顶上一个A字形式的尖阁里,光线暗惨的怕人……他照例不过正午不起身,不近天亮不上床的一位先生,下午也不居家,起码总是在上灯的时候他才脱下外褂,露出两条破烂的臂膀,埋身在他那艳丽的垃圾窝里开始他的工作……晚上喝不完的咖啡、详梦的小书……你到巴黎快半个月了……谁说巴黎不是理想的地狱……屋子破算什么?波西民的生活就是这样……你倒是有点羡慕,对不对?……不瞒你说,我学画画原来的动机也就是这点子对人体秘密的好奇……我宁可少吃俭穿,省下几个法郎来多雇几个模特儿……当初罗丹我猜也是与我一样的狼狈,据说他那房子里老是有剥光了的女人,也不为坐样儿,但看她们日常生活‘实际的’多变化的姿态……鲁班师整天不断的画他太太竟许连穿裤子的空儿都没有!……上帝拿着一把颜色往地面上撒,玫瑰、罗兰、石榴、玉簪、剪秋罗,各样都沾到了一种或几种的彩泽,但绝没有一种花包含所有可能的色调……人体美也是这样……回头我给你看我那破床底下有一本宝贝,我这十年血汗辛苦的成绩——千把张的人体临摹,而且十分之九是我在这件破鸡棚里钩下的……我在巴黎苦过这十年,就为前途有一个宏愿:我要张大了我这经过训练的‘淫眼’到东方去发现人体美……”
常玉,双裸女,1929
常玉,侧卧裸女,1930年代
1929年起,波西米亚风格不仅体现在常玉的生活作风上,也深深烙印在他的画作里,并为其引来了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粉色时期。画面淡雅的色调减弱了强烈的对比色彩,却不失野兽派的抒情和表现派的张力。
裸女画作是常玉早期成名主题之一,在中国历史上,20世纪之前,人体绘画从未成为一种绘画主题。上海美专著名的“裸体模特”事件,也体现了保守者对于这一题材的强烈反对。常玉在巴黎的创作却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多以中国传统书法运笔勾勒,再以铅笔晕染,颇具装饰艺术风格,线条充满韵律感,这种独创性也引起了收藏家关注,在巴黎刮起强劲的“东方风范”。
其时,兄长常俊明去世,常玉在巴黎无忧无虑的享乐生活遭遇转折。幸亏他结识了一些艺术赞助人,与此同时,其创作也逐渐为巴黎艺术界所接受。然而,常玉不羁的个性,加之清高的品格,让他与画商之间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
常玉,椅子上的猫(左),椅子上的北京狗(右),1930年代
常玉,马上英雄,1930年代
1950年代初期,中国文化艺术团访问巴黎,既访问了毕加索,也访问了常玉。黄永玉回忆道:“常玉很老了,一个人住在一间很高的楼房的顶楼。一年卖三两张小画,勉强维持着生活。他不认为这叫做苦和艰难,自然也并非快乐,他只是需要这种多年形成的无牵无挂的时光。他自由自在,仅此而已。”
艺术生涯晚期,常玉的作品从明亮色调转变到以黑白为主,吴冠中曾这样评价:“进入五六十年代的常玉更钟情于漆黑了,他立足于深黑的底色上勾勒出花卉、虎豹、女裸,如在浅底色上用线勾勒,那线也是用乌黑的铁一般的线,肯定、明确,入木三分,不再是迷梦,是一鞭一条痕的沉痛了。油画颜料色阶丰富,从纯白到漆黑,具备各种细微的音阶,常玉掌握了油彩的性能、西方的造型特征及平面分割的构成规律,但他只选取有限的几种中间色阶来与黑、白唱和,他在色彩中似乎很少谱交响乐而更爱奏悠悠长笛。”
常玉,八尾金鱼,1930年代-1940年代
常玉,粉莲盆景(花中君子),1940年代
常玉画作的风格受到他幼年学习书法和中国传统水墨的影响,从他画作的线条中,可追索出属于书法运笔的流畅性,带着以“书法入画”的独特意趣,重复利用中国最传统的书写工具——毛笔,一笔一笔画出他眼中的现代裸女。常玉画作中的东方元素并非中国文人画的出世与傲气,而是充满传统中国工艺缤纷的装饰元素。他在画作中大量使用代表招财进宝的金钱纹、寿字纹及盘长纹样,并以黄色配金色烘托出热闹的节庆意象。静物画的题材选择上,常玉也常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征“高风亮节”、“节节高升”的竹子,或脱俗的“采菊东篱下”的菊,无论在用色、构图及题材方面,皆可看到画家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其他如动物等主题,也以充满现代性的绘画技法表现满溢着浓浓乡愁的“北京马戏”。这种兼融东西美学的表现手法,形成了常玉个人特有的艺术魅力。
在常玉去世之前的1964年,他曾应邀前往台湾举办个展,却因护照问题未能成行。因为此次展览而寄达的42幅画作却留在了台湾,成为了本次展览的主轴。
当时,邀请常玉的四川老乡黄季陆还特意寄了400美元给他作为机票钱,并劝说其定居台湾任教。想必,当时常玉的心情也颇为复杂,他回应道:“从前一个人过的惬意,不需要成家。一个人爱画就画、爱玩就玩,很自在,不觉得孤单。去年冬天因为屋顶玻璃窗破了,漏风雨,我把梯子放在桌子上去糊窗子,不小心摔下来,不省人事,幸好门房听见人梯摔下的声音很大,将我救起送医,那时起我就感到一个人生活的孤单了。”
1966年,常玉因瓦斯中毒意外在巴黎过世。就在这一年早些时候,常玉曾写信给侄孙常泽清,求寄家乡的“红豆腐”(豆腐乳)到巴黎。
据悉,常玉在绘制最后一张油画时,仍与好友达昂随时保持着电话联系。
常:我开始画了一张画……
达:是什么样的画?
常:你将会看到!
达:我现在就过来……
常:还不到时候。
达:那要等到几时?
常:再过几天以后……我先画,然后再简化它……再简化它……
几天之后,他说:我完成了。那是只极小的象……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奔驰……这就是我……
常玉,孤独的象,1960年代
常玉,北京马戏
1966年8月,友人在巴黎市郊的潘桐墓园为常玉租了一块坟地,常玉被埋在一块水泥板下。直至1997年,人们找到了几乎无人知晓的常玉墓穴,为其树立了一块刻有中法文名字的墓碑。
据说常玉去世后,他的作品曾成捆出现在巴黎的拍卖市场,售价仅数百法郎。20年后,单张售价已达数万法郎。数十年间,他的价值逐渐被发掘。2004年,巴黎东方吉美博物馆举办了常玉生平大型作品回顾展,呈现了他1920年代至196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
而今,他的画作已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在拍卖会上更屡屡飙出高价,其中《五裸女》在罗芙奥香港2011年春拍中亮相,并以1.3亿港元成交,创下当时华人油画最高成交纪录。
常玉,五裸女,1950年代。该作品在罗芙奥香港2011年春拍中亮相,并以1.3亿港元成交。
常玉,菊花与玻璃瓶,1950年代。该作品于2015年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艺术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以8188万港元成交。
(本文参考顾越编著《常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
相关问答
[回答]1.藤子·F·不二雄,日本男性漫画家,小学馆的代表漫画家之一,代表作《Q太郎》《哆啦A梦》《小超人帕门》《超能力魔美》。本名藤本弘,出生于日本富山...
吉美科是一家集装修·建材为一体的专业化装饰公司蓝晶灵儿8天前顺吉装饰吧吧主...悦悦哥哥11天前北京美吉春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法定代表人:王立庭;其...